“张仃艺术展”&“白明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1-10-24 浏览量:967次 来源:原创文章

日前,江苏南通美术馆开馆与跨年大展“5观艺术展”隆重开启。展览由5位当代艺术家的个展组成:张仃的焦墨,白明的陶瓷,冷冰川的刻墨,逄小威的摄影,马岩松的建筑。五位不同年代、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五种风格各异的观赏体验,正如学术主持王鲁湘所言:“五种艺术载体和媒质,差异很大,各说各话,但都有力量,而且都很优雅......”

 

 

5位艺术家中,张仃先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标志性人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白明继承了学院先贤大家所创建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寻求传统文脉的新内涵。

 

张仃艺术展 白明作品展

 

张仃先生一生经历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跌宕的社会变革,丰富了他的艺术经历,也为他提供了一展才华的艺术时空。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怀抱崇高使命,一生为民族艺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奋力开拓,不懈探索,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领域,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张仃的艺术及设计,致力于弘扬中华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民族艺术,充分体现了时代风貌、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仃艺术展共展出张仃焦墨画、书法、漫画、邮票、装饰画等80余件艺术作品及设计文献一批,涵盖了张仃先生各个艺术领域及创作阶段的代表作,能较为完整地呈现出张仃的艺术人生。

 

泉州开元寺古柏 137x70cm

 

望岳   68×137cm

 

鲁迅精神在解放区   1948年

 

欲写长城    76.7x83.8cm

 

#白明作品展共展出白明教授水墨作品21件,陶瓷作品29件。在创作中,白明教授始终将每一件器物的塑造作为一种精神的表征,赋予器物以文化的容量。因为他在中国瓷器的新表现和泥土语言上的拓展,引起国际博物馆界的关注,连续被欧美多个博物馆邀请举办个展并收藏其作品。

 

 

世界各大博物馆展览的海报

 

法国原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法国文化遗产总监清水女士评价:在陶瓷领域,白明教授无疑是中国现代陶艺运动的先锋,他将中国陶瓷艺术引入了当代艺术潮流,真正意义上将陶瓷、釉质和画笔从那些不断自我重复的古老器型和纹饰中解放出来

 

苇风吟  2011

 

白明艺术的出发点在于“抽象的抒情”,他鲜明地将久违的雅致、沉静和诗意的中国精神契入到陶瓷中,他塑造的器形基本上完全超越了具体的实用功能,更多朝向独立的生命形态。所做的器形大度方正,圆浑饱满。在为这样的器形催生的时候,他的心灵与宇宙的气息浑然贯通,于是便有了《生生不息》《仁爱青山》《苇风吟》《红苇颂》《一线永动》……制瓷对于白明来说是一种生命之思的游弋

 

《生生不息》的创作

 

青褐如意 2009

 

白明充分阐释了瓷的温润、雅致与脆弱。水墨同样是白明教授进行艺术探索的独立样式,他的陶瓷与水墨实践背后都有一个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整体,即“究竟如何从当代去联结传统,又如何从传统中演绎当代。”

 

白明在创作水墨

 

白明的水墨有着明显的东方审美的极简主义,他以茶入画,亦用茶水铺底,一是渲染而成的块面,一是轻描而就的墨线。展览的水墨作品是艺术家疫情期间的居家创作,疫情给艺术家带来很多思考,关于人性、社会与疫情之后的生活,涉及异化与健康、禁锢与自由、交流与错置、微尘与宏阔......疫情颠覆人的思维和交流方式,在这样新的世界里面,艺术家借助于水墨唤醒观者不同的观看角度,如作品《山海经》,艺术家画的不是古籍里的《山海经》,是一种“记忆之中的山水”,视觉的经验来自从空中看大地,也可以是从星空看地球,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再来看我们的山水,它变成了一块颜色一条虚线,芸芸众生、悲欢枯荣,就如同这几笔中活化出的细节、茶痕墨迹,既异彩纷呈又不由自主。这“山海经”既是时空的,也是文化的,隐喻了空间与文明的虚像,那是一种文明脉络的《大地图》。

 

山海新经  366x181cm

 

文化地图

 

地质时代 2020

 

云图·洛神 2020

 

白明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尝试展现中国艺术的能力:内生的能量,加上对西方技法和风格的兼收并蓄,书写中国自己的理论、美学以及历史,从而证明了中国艺术的创新能力。

 

 

 

 

 

展览现场

 

这次展出的作品没有固定的形式、结构,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和组织特征,然而却同有一种随想性和自由性。

 

在建筑、陶瓷、墨色、影像之内,在现代、传统、未来之间,通过“5观”,我们遇见更深切的“时代”与更丰富的“自己”。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