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陶瓷创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有技法方面的有材料方面的也有烧成方面的,为帮助小伙伴们突破瓶颈,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小Yi定期为你分享系列《陶瓷制作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026.釉面为什么会起橘皮?
釉面凹凸不平也被称为橘皮,因釉料烧成后外观与橘皮相似而得名,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釉面缺陷。仔细观察尚未烧成的釉面,如果布满凹坑,则说明导致釉面在烧成后出现橘皮的原因是施釉方法不当,釉料无法在烧成过程中自愈。
一般来说,喷釉过程中气流过强或喷枪距离坯体过近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如果问题症结源于此,那么解决办法就简单了。如果未烧成的釉面很平滑,则说明导致釉面烧成后出现橘皮的原因是:坯体中产生的气体被釉层封住所致。
陶瓷作品欣赏
降温过程中,气泡穿越釉层并排出,釉料受到压力并填平气泡在排出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可通过放慢烧成速度或延长保温烧成时间来避免,以便内部气体有足够的时间排出。相反,如果烧成速度过快则会导致气体无法排出,气泡会被逐步凝结的釉料封存起来。欠烧会令釉料具有太高黏稠度,不利于气泡排出,而过烧会令助熔物质沸腾起泡, 进而在釉面上形成凹坑。
当过烧达到一定程度,釉面上除出现橘皮状肌理之外,还会出现流淌、装饰纹样边缘模糊以及亮度增强等现象。仔细检査釉料及其构成元素的颗粒大小。当原材料研磨不彻底时,釉料会在达到熔融温度时挥发出大量气体。如果问题持续出现,那么有必要对釉料配方做调整。要特别留意分解过程中挥发大量气体的物质。
以碳酸钙为例,可用硅灰石替代釉料中部分或全部碳酸钙。通常会用硅灰石和滑石的混合物,或用碳酸锰替代釉料中的白云石。减少氧化铝含量或黏土含量会减弱釉料黏稠度。最好选用研磨细腻的原材料,细小的颗粒可在釉面熔融前溶解,进而为气体排出预留出更长的时间。
另外,素烧温度也会影响釉面平滑程度。当素烧温度较低时,坯体会在稍后的釉烧阶段挥发出大量气体,其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坯料中的物质进一步分解。盐釉釉面通常是凹凸不平的,起因是烧成过程本身、施釉方法及釉料中铝元素含量。影响釉面效果的因素有烧成温度、坯体特性、烧成时间三方面。
027.垂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垂釉通常呈圆珠状无色斑块状或污渍状,一般垂釉直径都比较大(有些能达到5cm左右),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在隧道窑烧制的坯体上。
垂釉颜色呈褐色或蜜色,这是因为窑砖内含有铁元素,如果窑炉是用白色耐火砖搭建的,那么垂釉可能是透明的,因为白色耐火砖内杂质相对较少。
垂釉现象在陶瓷生产中十分常见,釉料烧成过程中挥发出蒸汽,蒸汽在窑室顶部慢慢凝结。当坯体经过时,釉珠有可能从窑顶滴落,黏结在釉面之上。
基于上述原因,可在窑车顶部搭建一个耐火棉顶棚,作用是在坯体和窑顶釉珠之间建一道屏障。在窑顶可能形成釉珠的窑砖上涂一层锆溶液,能有效预防垂釉,因为锆元素耐火性强,锆与釉结合后形成极高黏稠度。涂抹溶锆液前,必须先将窑砖上结块的大量釉珠(俗称窑汗)刮掉。
上一篇:陶艺创意设计︱灯具
下一篇:逆天了,陶瓷试片还能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