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④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519次 来源:原创文章

我们在日常陶瓷创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有技法的有材料的也有烧制的。为帮助小伙伴们突破瓶颈,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艺享陶定期为你分享《陶瓷制作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系列:

 

 

022.陶瓷为什么会收缩龟裂?如何解救?

 

收缩龟裂一般出现在一次烧成坯体上,原因有二:一是操作过程中,已完全干透的坯体上生成粉尘,坯釉之间的黏结性因而降低。在卫浴陶瓷生产领域,通常会用喷枪吹掉坯体上的粉尘,之后再喷釉。二是坯料中的化学结晶水不仅会从外表面排出,釉料颗粒也会堵塞坯体上的孔洞,因此水分排出不畅,还会渗进釉层中,这意味着在烧成关键时期内必须将烧成速度降至最慢,否则气体会在挥发过程中顶破釉面或坯釉结合层。

 

当温度超过600℃时必须放慢烧成速度,同时保持窑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同时,坯体内残留水分(坯体施釉后不可能完全干燥)会在100℃左右挥发掉。化学结晶水挥发温度约400℃,但其中一半会500-620℃ (高岭石的理论分解温度)时挥发掉。

 

器皿表面上出现针眼和收缩龟裂,原因是烧成温度未达到600℃,之前,烧成速度过快。釉层越厚,釉面出现收缩龟裂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一次烧成的坯体与采用浸釉法的坯体相比,采用喷釉法为坯体施釉拥有更多的优势。

 

1)喷釉过程中,一部分釉料在脱离吹釉壶的一瞬间就已经干燥了;

2)釉料颗粒渗进坯体表面的深度不会太深, 因此坯体表层的还原程度与坯体孔洞内的还原程度存在差异;

3)釉层质地松散,拥有相当数量的气孔, 从坯体中挥发出的气体可顺利地排出。

 

 

023.除此之外的釉面问题怎么解救?

 

黏土晶体将釉料牢牢地附着在表面,即便当烧成温度超过900℃之后坯体内仍然有残留水分,当然这也与烧成速度有关。在烧制陶器时,熔块釉烧结并堵塞住坯体外表面气孔,若此时烧成速度过快,从坯体内的气体就无法顺利排出。

 

上述情况还会产生气压,釉料熔融再加上气压影响,气体排放因此而变得更慢,釉面会出现大量针眼。除此之外,当烧成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坯体中的某些物质燃烧也会排放出气体,这是造成一次烧成釉面出现针眼现象的主要原因。

 

 

炽器釉和瓷器釉烧结温度和熔融温度相对于陶器釉来讲更高,出现针眼的概率相对较小。无论哪种坯体,釉料熔融时,从坯体中挥发出来的气体在穿越釉层时都会打破釉面的平静。与二次烧成的釉料相比,一次更容易出现针眼、起泡、橘皮以及失透等问题。

 

其解决方法为:放慢烧成速度或延长保温烧成时间,以便让黏稠的釉料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釉面上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