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创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有技法方面的有材料方面的也有烧成方面的,为了帮助小伙伴们突破瓶颈,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小Yi定期为你分享系列《陶瓷制作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Q040.釉面光泽度改变有哪些原因?

A:亚光(哑光)是由釉料表面结晶所致。一般来说,较容易析晶的矿物质有锌、钙、镁及硅酸钛等,这些物质与坯料配方中的氧化锌、碳酸钙、硅灰石、白云石或二氧化钛结合时很容易析晶。
晶体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会生成,比如釉层达到一定厚度,以便晶体存活;釉料维持熔融状态的时间要足够长,利于晶体生长。当烧成温度较低时,釉料达不到彻底熔融,其中未分解物质会释放作用力,进而导致釉料呈现亚光效果。
但是基于上述原因生成的亚光釉与劣质玻璃差不多,很容易被酸性物质腐蚀。这是一张亚光金红石釉的横截面。

1.当形成亚光的原因来自晶体时,缩短釉料熔融的时间(缩短保温烧成时间、当关闭发热装置后快速降温,最常见的是缩短烧成时间)会导致亚光釉发光。而当形成亚光的原因来自未完全熔融的釉料时,只需将烧成温度进一步降低就可以让亚光效果更加明显。
3.能够产生亚光的媒介物质颗粒大小发生改变。粗糙粒子反应相对迟钝,在相同的烧成条件下釉料更具光泽感。
5.装窑密度较小时,关闭窑炉发热装置后,窑内温度会随之快速下降(热气很容易从坯体之间的空隙流走),进而导致釉面发光。
6.当釉料中的铝含量较高时,釉料熔融后的黏稠度也会随之增高,晶体很难在上述条件下形成。
7.改变烧成气氛会影响坯釉结合面,釆用更强的还原气氛时,亚光程度有可能会随之增强。当坯釉反应面向外凸出并与釉层接近时,亚光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如果达不到上述程度则会令釉料发光。
8.当窑内坯体突然受到气流影响时,坯体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块亮斑。气流通常会出现在窑门的开启处及通风口挡板处,距离上述部位特别近的坯体很容易受到气流影响,相比之下,窑位处于窑炉正中央处的坯体则不太容易受气流影响。
导致亮光釉呈现亚光效果的原因通常为烧成温度过低,但是也有可能刚好与上述导致亚光釉发光的原因相反。其它改变釉料亚光效果的原因还包括:
1.由于素烧温度较低,釉料因此很容易就渗透到坯体中,并与坯体融为一体。
2.距离施釉坯体特别近的新窑具会吸收釉层中挥发出来的蒸汽,窑具性能也会因此下降。当窑炉中既有施釉坯体又有无釉坯体时,后者会在烧成过程中吸收釉层中挥发出的蒸汽,坯体的强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质地松散的窑具,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其表面上涂抹一层由高岭土和长石调配而成的粘稠泥浆,借助这层物质可将窑具上的孔洞封堵住,但不要往棚板上涂抹,否则会导致黏板。